莎普爱思专利被宣布无效背后:创新能力不足 前景堪忧
2021-02-07 14:57:40
2017年底,饱受“虚假广告”困扰的沙普爱思,在2018年初遭遇劣势。1月17日,沙普爱思宣布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一次性单剂量医用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因缺乏创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无效。沙普爱思表示,“即使实用新型专利无效,也不会对公司的本达赖氨酸滴眼液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影响。”但一个小滴眼瓶背后反映的问题相当严重:沙坡爱思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沙普爱思的“神奇药”风暴
2017年12月2日,“丁香医生”公众账号发布“一年卖7.5亿洗脑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张文,矛头直指沙普爱思滴眼液。医学界有医生质疑沙普爱思滴眼液的疗效,引起社会的不断关注。
随后,这场舆论风暴引起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关注。1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督促沙坡爱思生产企业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在三年内将评价结果上报总局药品评价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沙坡爱思的广告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规定的文字进行表述,说明书中不得有适应症以外的文字。
12月16日,沙坡爱思回应,长达43页的公告,多达2万字。他在坚持药物疗效确切、之前的广告也符合相关规定的同时,表示将严格按照规定重启药物一致性评价,并承诺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减少药物广告。
但是大众不买这个“解释”,影响到其他类似产品的企业。12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所有其他苄达嗪滴眼液重启临床疗效测试。
至此,“神药”沙普艾丝本达赖氨酸滴眼液跌落神坛。虽然没有停产限售,但是沙普爱思的股票暂停了一段时间。2018年,股票交易量也呈下降趋势,影响尚未消除。
单一无效专利产品凸显创新不足
据了解,沙普爱思所谓的实用新型专利“一次性单剂量医用低密度聚乙烯滴眼液瓶”于2015年3月18日授权公布,专利期限为十年。但不到两年,就有人声称专利权不新颖,不具有创造性。
公告显示,该专利主要适用于该公司单剂量苄达嗪滴眼液的包装。该产品于2017年上市。2017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销售额85.42万件(折合5ML/件),营业收入2712.29万元,占营业收入51,820.54万元的5.23%,占公司营业收入70259.66万元的3.86%。
但沙普爱思表示,单剂量的奔达赖氨酸滴眼液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不会对奔达赖氨酸滴眼液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这一事件暴露了沙坡爱思创新能力的不足。
沙普爱思一直依靠单一产品沙普爱思滴眼液来支撑其性能。据其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总营业收入约为9.79亿元,沙普爱思滴眼液的营业收入为7.5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7.02%。
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持续投资R&D费用。2016年,公司销售费用为4.23亿元,其中广告费用为2.62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62.08%。相比之下,R&D的投资不到广告成本的一小部分。2016年,公司研发支出2902.44万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97%。
这种“忽视R&D,重视广告”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更有趣的是,沙普爱思的明星产品只是一种仿制药。沙普爱思滴眼液的“原创”药物——本达赖氨酸滴眼液于1983年在意大利上市。
此外,全球健康记者在FDA网站上没有发现该药物的记录,而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则显示“苄达赖氨酸”是一种治疗白内障的药物,但所有具体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在过去两年中,推出了多项国家医疗政策,包括医疗保险控制费、药品投标降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估和两票
随着制度监管、药品审评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化和推进,医药行业的增长继续承受压力。未来,具有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沙坡艾思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