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保护体系 成都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021-02-07 15:03:20
数据背后,成都率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紧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对外交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是其重要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优势突出、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人居环境独特、知识产权工作基础雄厚的最生动体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城市发展活力”的理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如今,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成都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全国城市中,成都是最早颁布《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的城市,较早颁布《成都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先后出台了50多项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体系。完善行政与司法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专利、商标、版权、公安、海关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局面。
在西部,成都是第一个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城市,建立了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和成都市高新区、武侯区、晋江区、郫县四个基层法院均可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模式。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市法院在原有“三位一体”审判模式的基础上,设立了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
同时,我市建立了专利、商标、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综合执法机制,以及市、区(市)、县三级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成都范围”的知识产权执法网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的统一部署,全市深入开展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微风”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加强大型展览、超市、仓储、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执法检查, 以及食品、药品、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始终保持着反对知识产权侵权的高压态势。
金恒德汽配城、万贯五金机电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市场;中国成都(家居和鞋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成都着力加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市场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援助工作不断深化。在长期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中,成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竞争力得到充分展示。知识产权已成为成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引擎。
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昨日在成都揭牌,是推进成都综合创新改革试验的具体成果,为成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第一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成都还将构建覆盖创获权、用权、维权全链,集授权确认、司法审判、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行政执法效率和市场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保护严格、管理协调、生态完整、政策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构建“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科学高效管理机制+廉洁务实执法队伍+有力公正保护行动”的大保护体系,成都将进一步打造知识产权高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的记者赵子军
(原标题:构建大保护体系 成都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