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承有创新 老牌铁锅也有技术专利
2021-02-07 15:14:31
——紫金铁锅传统工艺传承人陈国强
英国著名化学家J.R. Bertington在《化学简史》中提到,前埃及王朝时期(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就知道金属铁,早期的铁比较稀有,可能是从外层掉在地球上的陨石空中获得的,用来在珠宝饰品上制作珠子。
考古发掘发现,商代使用天然陨铁制作武器,汉代首次采用高炉炼铁,实现了从块铁冶炼到生铁冶炼的飞跃。生铁在1150 -1300℃回火,出炉时为液态,可浇铸成型。本期《发现广东》中描述的紫金铁锅,就是这种技术的传承。这种铁锅产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其生产工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用当地的材料倒出来,不含铅和汞
据紫金县记载,该县矿产资源丰富,矿冶业兴起于明代;同时出现了铁锅冶炼铸造技术,始于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距今已有638年的历史。
“紫金铁锅用的材料是优质生铁,不含铅、汞等有害重金属。另外,它是用传统工艺一次性成型的,韧性特别好。在300的高温下,溅水时不会破裂。”紫金铁锅传统技术的继承者陈国强说,紫金铁锅是在历史的辉煌时期出口到国外的。1964年10月,在轻工业部主办的全国铁锅生产经验交流大会上,紫金铁锅被评为质量第一,产品畅销全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六七十年代全盛时期,全县有10多家国营和乡镇铁锅厂。后来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国内很多锅厂采用机械冲压来压锅,成本低,效率高。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紫金铁锅销售市场逐渐衰落。目前紫金铁锅只有两家厂家,员工不到50人。陈国强说:“为了不让铁锅制造技能流失,几年前我就在铁锅上进行创新实验,不断完善生产工艺,还申报了铁锅非遗留项目。”2015年2月26日,紫金铁锅成功申报河源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受冷却水箱的启发,开发了集热叶片
陈国强向记者展示了铁锅底部“生”有新月形涡流集热叶片。这就是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铁锅。“这是受汽车冷却水箱的启发。水箱是为了散热而设计的,所以我们想知道它是否可以反转并收集热量。R&D人员反复测试了叶片的方向和密度。火从锅底下冒出来,控制它的方向,让它尽可能绕锅底转而不着火,这样可以省气。”陈国强说,他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经过数万次实验,终于成功地进行了三种叶片纹路排列。“现在你看到一个8mm高,1.2mm厚的刀片,另一个8mm高,0.8mm厚的刀片,另一个刀片还在制造中。晶粒的厚度与产量关系很大,细晶粒的产量只有30%左右。通常铸造后没有形成小叶片,就会报废。另外,叶子放多了,锅体会太重,叶子放少了,节能效果差,烹饪速度慢,口感差。这些都没有现成的参考系统,是由R&D人员一步一步测试的。”
其实整个过程远没有描述的那么简单。比如涉及制作模具。“传统模具做不出锅的底线,所以首先要自己设计制作模具。刚开始我们用砂型做实验,报废一次。我们要反复做。实验成功后,我们才敢做钢模。一个钢模成本上万。我们做的铁锅钢模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用“高温氧化”克服铁锅生锈
创新改进的铁锅与原铁锅相比,锅底略薄,锅面添加硅元素,并做出合理耐用的尺寸:壁厚1.5mm-1.8mm,重量2.5kg-3kg。“由于锅底有聚能叶片,烹饪时不易滑动,热能传导更快更均匀,比同规格的旧铁锅节省燃气消耗25%以上。”陈国强当场做了简单的比较。用同样规格的新旧紫金铁锅,用同样体积的煤气煮一勺自来水。传统的普通紫金铁锅需要6分钟烧开,新一代节能铁锅只需要2分钟。
陈国强说,他们首先尝试生产了200个新一代环保节能的家用小铁锅,实际上是外国游客以每只300元的价格购买的。今年6月和7月,紫金铁锅获得了国内仅有的两项设计专利。最近广西某厂商派人洽谈,愿意花1000万购买他们的发明专利,但被拒绝了。
除了节能和美观,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克服了铁锅生锈的主要问题。“目前,市场上防止生锈的方法是涂一层油漆。如果油漆质量不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记得有个测试是在某个铁锅里检测出14种有害成分。”陈国强说,他们的做法是“高温氧化”。铁锅的所有工序完成后,在500℃下加热10小时,然后慢慢冷却,在锅表面形成氧化膜,这样就不会生锈。
(原标题:有传承有创新 老牌铁锅也有技术专利)
上一篇:铁路春运团体票开始办理
下一篇:笑星大兵驾车发生刮擦情绪激动 通过红网向交警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