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税务筹划」税务总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2021-04-16 16:27:55
为落实《信息化定额和地租征收管理试点方案》中“加强现场管理”的要求,商务部昨天发布了《关于改革信息化行政事务审批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的监督意见》,具体探索税务人员身份确认制度,逐步推广如何做好税务筹划网站和税务筹划备案工作,逐步推广电子发票,加强和完善后续管理,提高税务管理绩效。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相关司长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种类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公开发布行政事务审批事项的新闻稿》(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第10号新闻稿)中取消了5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随后,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表文章,对加强和改进后续管理提出了要求和政策,如实行备案管理、改进审批管理、加强财务等。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如何取消审批的明确后续管理政策,对于简化管理、下放权力、管理与发布相结合、完善公共服务管理等目标的实现效果不佳。但是,取消行政事务审批后,后续管理存在一些困难和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出台指导方针和法规。
《意见》站在转变税收管理价值观、创新税收管理方式、完善税收管理体系、提高税收管理战斗力水平、开展“信息化定额和地租征收管理试点计划”的信念上,明确了后续管理的总体要求、措施、组织领导等细节。《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可行的政策:
-提高系统整体质量,有利于理解和遵从。建设
假设制度增强了税收制度的优越性、权威性、假设性、平衡性和实用性,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准确理解和运用。实行税收执法权形式和法律责任形式,对纳税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增强管理政策的选择性和正确性。完善税收学术文件制定的制度和功能,提高文件制定的现代科学性和民主性。
——加强公共服务引导,明确纳税人的职权。完善公共服务支付,加强审批管理,明确纳税人提交的信息要求,加强税收征管基础数据和审批数据的研究和核对,探索税务人员身份确认制度。规范备案管理,做好减免税备案管理,探索审批管理和网站备案。
——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管理绩效。推进大数据应用,整合数据源国际标准,完善数据源法规。加强金融,实行金融对接和统筹制度。加强文件管理,逐步推行电子发票,推广使用
管理新系统,实现所有文件的信息化操作,实现文件的电子底帐。加强财务检查,建立健全随机抽样和案源管理模式。
-改善社会监督,促进所有权和共同治理。推进金融机构管理,全面建立纳税人金融机构档案,推进支付金融机构与其他社会金融机构联动管理,建立税收违法行为“清单”制度,加强协同管控,对税收违法和失信行为实行联合处罚。充分发挥涉税专业知识在公共服务中的组织作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引导香港市民监督。
上一篇:「怎样避税」这10个业务做错账,企业多缴不少“冤枉税”
下一篇:「如何进行合理避税」保障税收收入安全 维护纳税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