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合理避税」会计凭证分录规范
2021-04-16 16:28:32
首先,摘要必须全面准确地描述记录的交易事项
1.汇总明细中反映的会计事项应当详细、全面
比如报销凭证,汇总要注明是谁报销的,哪一周用的,什么实物费用。如“张三报销四月底逛店的交通费”,“李四报销招待公司某些业务人员的招待费”。
2.法律法规应谨慎起草摘要
一般报销人要指定具体的报销人(即真正赚钱的人,而不是办理报销手续的人——比如领导机要秘书代领导履行报销手续时,具体的报销人就是领导本人)。此外,会计凭证中的名称应使用全称,该位置不应用于合理避税(如不能使用“”、“王经理”)。
有关联关系的计量尽量使用简称,不能用旧名称代替当地的子公司、经销商、制造商或客户。任何参与债权债务确认的人都必须使用对方的简称或全称,以免出现多个类似名称时造成混淆。
3.摘要应尽可能反映会计人员对交易事项的确认或会计估计的想法,尤其是对账凭证
比如辅助摊销费用的情况,除了做可以反映整个辅助摊销费用的增加外,在录入凭证汇总时,还需要说明主要辅助因素、辅助期间等数据。如“因延迟签订租赁合同导致2012年1月租金摊销”、“因预计定额低于具体定额导致2013年6-8月办公装修费用摊销”、“因摊销期由3年变更为2年导致2013年1-6月末转移费用摊销”。
二、会计凭证借方和贷方账号的使用限制
会计人员在录入会计凭证时,往往利用过去的优势,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在一张凭证中借多贷多做账。需要注意几点:
1.不允许允许一笔贷款借多笔贷款或一笔贷款借多笔贷款的会计分录
这里的贷款账户是指“末级账户”。1.借多贷或借多贷,“一”是指借方或贷方只能出现一个“末级科目”(不仅允许起始分录);“多个”是指借方或贷方可以有多个“末级账户”。例如,上述会计分录属于“借多贷”:
借:管理费-市区交通费100
信用:手头现金100元
借:销售费用-商务招待200
信用:手头有200英镑现金
以下分录记录了两项报销业务,可以在一张会计凭证中完成,两个借方末级科目和一个贷方末级科目。如果上述业务由同一个人报销,也可以合并信用账户:
< 个税合理避税p>借:管理费-市区交通费100借:销售费用-商务招待200
信用:手头有300现金
在处理不同实物属性的交易时,录入凭证分录,一贷一贷的金额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完全一致的,即使只有一个借贷账户,也不需要合并;金融机构的支票和凭证的分录也不想合并。比如对以前的税务有合理避税的金融机构钱包凭证,属于“一贷多贷”,借记账户最差,不想合并,以保持与金融机构对账单的山完全一致:
借方:利息-1088账户200
信用:应收账款-客户200
借方:利息-1088账户500
贷方:应收账款500客户
2.过渡科目不允许在一张凭证中结转
例如,同一张凭证中不允许出现上述分录:
借:库存商品200
贷款:价格200
借:主要生产成本200
信用:库存商品200
在此凭证中,“库存商品”是一个过渡科目,此结转步骤必须由两个会计凭证处理。同时,这种做法也违反了下文第1项“多借多贷”的限制。借方和贷方都有两个末级账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凭证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多借多贷”的限制,假设张三借了200元备用金,1月份还了,会计为了方便,一个凭证办理:
借方:其他应收款-张三200
信用:手头有200英镑现金
借方:200现金
贷方:其他应收款-张三200
多借多贷凭证主要是查询明细账时导致“对方账户”出现恐慌,不利于明细账的正确使用。当借方和贷方都有多个末级账户时,原有的金融计算机系统很难区分双射关系。默认情况下,系统只识别第一个,末级账户为对方账户。比如把上面的价格转移到库存商品上,再转移到主生产成本合理避税的例子上。主生产成本的对方科目应该是库存商品,但如果是在凭证中处理,则在查询明细账时,其对方科目会变成价格(因为价格是先出现的);库存商品的对方账户也是价格,所以在统计明细账的时候,反复计算价格,导致审核无误。
上一篇:「如何税务筹划」个税改革方案已报国务院 2016年出台几率极低
下一篇:「有限合伙避税」建筑业一般纳税人购买工程意外险的进项税额能否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