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案例」企业“筹建期”,如何确定?如何核算?如何纳税?
2021-04-16 16:30:48
每一个企业的建立,都要经过准备、建设、制造、销售或公共服务的下一个阶段。准备期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但是很多财务人员的准备期、审计、薪酬的确定都不是很准确。
现在来说说企业“准备期”的确定、审核、支付,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1.企业的筹建期如何确定?
筹建期是指从企业获准筹建之月起至开始制造、经营、管理(包括试生产、试经营)之日止的期间。
到目前为止,关于筹建期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即领证日期、取得第一笔收入日期、开始生产经营管理日期。
在实践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不同的特点,要把握清楚。
1、制造企业,由于需要建设工程工厂等交通设施,所以制造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成,而制造原材料采购的前一周是准备期;
2.对于商业和实体企业来说,装修大型商场、采购产品前的几周都是准备期;
3.对于具有公共服务物理性质的企业,开始经营管理前一周可以视为准备期,因为没有明确的产品挡道。
二、企业筹建期如何审核?
(一)启动成本审计的细节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
1.工作人员薪金
2.办公费用
3.培训费
4.旅费
5.好客
6.印刷品费用
7、企业注册、代理费
8.企业资本的摊销、报废和毁损
9.不计入人民币生产成本和资产购建的汇兑费用和利息费用
10.其他费用
(二)不输入启动成本审核明细的
1、获取资本的成本。包括购买和建造人民币及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保险费及相关人工费用。
2.明确规定由融资方承担的费用。如融资方已对拟建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谈判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还明确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进行谈判时,需要外商投资谈判的业务发生的招待费,不包括企业的开办费,由邀请企业承担。
3、用于培训工人和购建人民币、资产等费用不得无开办费。
4.投资者为筹集投资现金而支付的贷款,不计入开办费,由投资者另行承担。
5.将外币现金存入金融机构支付的利息由投资者承担。
(c)按照《企业会计》的会计惯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会计[2000]第50条规定,除购建人民币外,筹建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列支,并在企业开始制造经营管理的1月份计入各户。
1.发生费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信用:支票(或利息)
2.准备期末,摊销时,
借款: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贷款: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四)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实务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手册——会计科目和主要会计处理》第三条明确规定: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员工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品费、注册费、未计入人民币商业价值的贷款费等。避税案例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利息记入贷方。
1.发生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信用:支票(或利息)
2.月初结转期间费用时,
< 避税案例p>借:本年收入贷款:管理费用-开办费
《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实施,鼓励其他企业实施。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避税案例的具体情况选择会计准则。
如果您的企业选择实施《企业会计》,则适用《企业会计》的会计实务。
如果您的企业避税案例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实务。
3.企业的筹建期如何支付?
(1)准备期间如何抵扣增值税凭证?
新成立的企业,由和办
金融事务
注册,开始制造经营管理,往往要经过一定的准备期,之后企业还会获得一定数量的增值税税票。如: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办公场所和制造电子设备、建立账户、招聘员工、与销售渠道密切联系等。
有的只能在准备期内第一时间确认为一般纳税。
金融事务
行政机关的征管系统有一段时间零星的纳税稳定期,这导致其被收购
增值税
扣税票据在抵扣进项税时遇到障碍。
从同时进行财务登记到确认或登记为一般纳税期间,未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未按照营业额和收款率计算核定应纳税额
增值税
事后取得的增值税抵扣联,经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后,可从进项税额中抵扣。
1.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难以抵扣,卖方应缴纳税款,开具红墨水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开具新的蓝墨水增值税专用发票。
2.获得的中国海关出口增值税附有缴款书,经商务部审核后从进项税额中扣除
(二)准备期间费用如何扣除?
筹备期间,与筹备娱乐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可按具体金额的60%计入企业筹备费用,并按有关明确规定从净利润中扣除;发生的补偿和业务推广费用,可根据具体发生额计入企业准备费用,并按有关明确规定从净利润中扣除。
(3)准备期间的开办费如何处理?
在新税法中,如果没有规定期初(融资)费用,如没有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管理前夕重复使用抵扣,也可以按照新税法关于长期待摊费用处理的明确规定办理,但一经选择,不得变更。
根据
企业个人所得税
《执法法》第70条明确规定:
企业个人所得税
本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的其他费用,应当自支出结束后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限不得少于3年。
(4)准备期如何报税?
企业开始制造经营管理的这一年,就是企业开始计算的那一年。企业从事制造经营管理前准备娱乐活动发生的费用,不计入当期损失。
企业在准备期间发生的准备费用,意味着可以不计入当期损失。因此,如果企业仍处于完整的准备期,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结算仍需如期完成,填写过程中只需进行变更。
上一篇:「增值税报税流程」我国新增19个进境免税店!看看你家那边有没有…
下一篇:「节税」工伤中领取的生活护理费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税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