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呼吁版权保护需要更给力
2021-02-07 15:03:35
【/h/】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保护版权,抵制侵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许多代表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的采访。他们数着自己的侵权经历,同时呼吁人们树立尊重作家艺术家、保护版权的意识。
线上线下盗版侵权依然是个问题【/h/】在11月28日举行的中国作协新闻发布会上,版权保护引发了众多作家的抱怨。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著有《一地鸡毛》和《我不是潘金莲》等多部经典作品的著名作家刘震云说:“维权成本太高。每一本书出版的时候,肯定有盗版。他苦笑着说,现在盗版书的印刷质量有时候比正版书好。”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是正版书还是盗版书。".
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曹文轩回忆说,他曾回国在江苏盐城讲学,看到学校门口的书店里摆满了他的作品。这让他很自豪,但后来,他无奈的发现,这些书都是盗版的。
一些小学生从曹文轩那里拿了一套书,让曹文轩签名。结果曹文轩发现整套书都是盗版的。有人劝他不要签,他却一个个给孩子签,“边签边跟他讲版权和法律”。
目前全民版权保护的氛围还没有形成。曹文轩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盗版问题更加严重。曾经有一家公司帮曹文轩调查,发现他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但是从来没有人跟他打招呼。
拍摄希望工程“大眼睛”照片的中国摄影版权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崇文区文联副主席解海龙也在网络版权方面遭受损失。
曾经有一个网站在网页上放“大眼睛”,但是中间有一个葡萄酒广告。广告词大概是说买酒就是给希望工程爱。“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解海龙一提起就忍不住生气。
有些人在使用解海龙的作品之前会先和他打招呼。“很多教科书(作家)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用我的照片。只要我懂了,我就会说:用吧,没事的。”解海龙说:“至少人家尊重我,有版权意识。”。
网络时代
版权带来商标问题
互联网的兴起让时代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造就了一个新的作家团队——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本名张巍 )是知名网络作家。
“贴吧”,熟悉互联网的都知道,这是网友们互相交流共同话题的平台。在“唐家三少吧”经历了封闭与开放的命运后,唐家三少贴出了一个帖子,坦言自己曾经将贴吧定义为盗版。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维权协会会员,他对网络版权非常关注:“网络盗版其实困扰了我们十几年,对贴吧的侵权行为今年才受到打击。”
百度搜索了唐家三少的作品《光之子》,找到了40万左右的结果。唐家三少说:“只有1000个是正版,其余都是盗版。网络侵权如此猖獗。”
唐家三表示,虽然国家加强了版权保护,但网络上侵犯作家版权的行为依然猖獗,作家很难靠个人力量维权。
【/h/】唐家三少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网络游戏、漫画等,让他意识到“商标”对作家的重要性。他解释说,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申请商标时,应以申请人为负责人提供个人营业执照,所以作者本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注册商标。但唐家三少的经验是,转让版权时,对方一般要求有商标,与作品相关的商标有时会被人蹲着,给版权造成一些麻烦。
维权太难,呼吁加大打击力度
文学作品充满了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既然这么讨厌盗版侵权,为什么很少有人跳出来维权?
维权太难了。记者采访的所有文艺工作者都这么说。
刘震云坦言,虽然法律越来越好,也有相应的机构,比如中国作协维权委员会,但是具体做起来很难,因为现在的盗版者技术手段很高,很难取证。
【/h/】曹文轩认为,维权的官司难打、难打、成本高。“而且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作品要写,时间成本让人难以承受。”。
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网络侵权也面临着同样的维权困境。
唐家三说,盗版的困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差不多。他认为,网络盗版是可以被有效取缔的,就像淫秽色情网站一样,只要打击力度足够大,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网络侵权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他还建议立法规定,作家的作品一经发表并在版权局注册,其相关商标将被注册
和应用,应当经过作者本人同意与授权。 曾经起诉对方侵权的解海龙胜诉,但赔偿不多,执行不力,让他觉得“维权是浪费时间”。在他看来,侵权成本低,加上公众对图片侵权的不认可,导致了摄影师屡遭侵权的事实。【/h/】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代表持相同观点:侵权是违法的,不仅扰乱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秩序,也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他们建议继续加强版权意识的宣传,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有效判决的执行,遏制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