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6大知万事惠牌商标纠纷商标
2021-02-07 15:12:57
最近苹果和唯冠之间的iPad商标引起了广泛关注。唯冠背后的八家银行并没有宣布唯冠破产,而是选择慢慢还清,于是iPad商标成为唯冠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到目前为止,苹果还没有公开表达对此事的看法或解决方案。据了解,唯冠已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苹果中国贸易公司提起商标侵权诉讼,案件将于本月22日开庭审理,相信届时能获得更多信息。
唯冠对苹果提起商标侵权纠纷,相信大家都听过一点。唯冠起诉苹果正是因为它在中国大陆销售iPad产品时没有获得合法商标。如果苹果商标侵权成立,将面临中国工商局最高300亿元的罚款。事实上,苹果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商标侵权问题的公司。联想2003年更换品牌商标,达娃等之争。,都是商标引起的。
1.唯冠苹果“iPad”商标纠纷
说到商标纠纷,恐怕没有人对唯冠苹果了如指掌。唯冠对iPad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提起诉讼,迫使iPad产品下架。全国许多地方的工商部门也介入了这起商标纠纷案件。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已经查封并禁止销售苹果iPad。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98年。唯冠声称“iPad”商标产品唯冠是1998年设计生产的,而苹果在mainland China销售其产品时没有“iPad”商标,商标侵权成立。
2010年4月19日,深圳市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苹果起诉唯冠侵犯iPad商标权的商标纠纷案。经过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审理,该案终于在去年12月5日做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的诉讼请求。目前,唯冠已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苹果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商标侵权诉讼,案件将于22日开庭。
2.联想的起源
联想的商标“联想”,今天随处可见,是联想2003年以后才使用的品牌形象。2003年以前,联想用“LEGEND”LOGO来翻译“LEGEND”。2003年后,联想需要大规模海外扩张,“联想”商标已经在国外合法注册。联想如果向海外扩张,必然会遇到类似苹果今天遇到的商标侵权诉讼。为了避免相应事件的发生,联想在2003年将其品牌LOGO改为“联想”,并在海外成功注册了该商标。
3.西门子争相注册海信商标案
2005年3月,海信与西门子长达半年的商标抢注案告一段落,西门子以极低的价格将抢注的海信商标返还给海信。事件起因是西门子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注册了多家中国公司的商标,其中包括西门子的一家子公司博世-西门子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在德国恶意注册了海信的“海信”商标,并要求后者支付高达4000万欧元的商标转让费。据了解,西门子当时也注册了6家中国企业的商标。
4.高通商标侵权案件
此前,高通在中国遇到了商标纠纷,因为“高通”商标是由中国上海的一家当地公司注册的。公司名为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制作汉字库芯片、输入法等相关技术的中国公司,拥有多项专利。1992年,上海高通出品的高通汉卡一度风靡计算机行业。
5.达瓦之争
2007年的“达瓦之争”是民族企业与世界品牌的商标大战。2007年,娃哈哈与达能的诉讼结束,双方发表声明称已和平解决。双方在国内外打了几十场官司。事件起因是达能利用双方签订的合作合同中的某一条款强行收购娃哈哈,差点让娃哈哈陷入绝境。
娃哈哈和达能的合同之一是这样的:“中国今后可以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使用(娃哈哈)商标,这些产品已经提交娃哈哈及其合资公司董事会审议……”。简单来说,娃哈哈需要达能的同意或者合资,才能生产销售自己商标下的产品。达能“强行收购”娃哈哈失败后,双方展开了口水战和官司。
6.商标案例读者文摘
1981年《读者文摘》在中国出版后,受到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美方在提出版权问题的同时,也质疑《中国读者文摘》商标的合法性。他们多次致信国家商标局和中国读者文摘,辩称中国读者文摘的商标是非法的,必须关闭,所有订户名单将移交给美国读者文摘协会。如果他们不关闭出版物并交出订户名单,他们将要求巨额赔偿。
198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美国读者文摘协会于1982年底在中国注册了中文版。1989年9月,为避免争议,并未引起更名所带来的震动。甘肃人民出版社以《读者文摘月刊》为注册商标,并加了“月刊”一词,以区别于《美国读者文摘》。美国读者文摘协会三个月内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读者文摘月刊》成为注册商标。
为此,“读者”于1995年12月在国家商标局注册。1997年4月国家商标局在第589期《商标公报》上公布注册后,美国读者文摘协会对此表示反对。读者再次放弃了“读者”的注册商标,从1998年1月开始在汉语拼音中使用新的音标“都者”。至此,两起诉讼结束。
上一篇:王老吉商标案的品牌启示品牌
下一篇:注册商标缔造无形品牌价值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