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纪实|商标|注册|转让|专利|知识产权
2021-02-07 15:13:45
原标题:泉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纪实
品牌资本的生命力“秘方”
福建法治新闻-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看看Xi地下和泉州地上。“作为泉州的“品牌之都”,每一块青砖绿瓦都镌刻着古城人的智慧。瓷都,香都,茶都,鞋都...国内外所有知名品牌都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法治和人性的芬芳和活力。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现场
这种活力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泉州法院人在知识产权审判上的辛勤付出。2015年,泉州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激发社会创新动力、带动大众创业活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方面的主导作用,有效提升了服务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司法能力,为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和魅力。
预防为主
增强公众维权意识
“现在开庭!”去年12月18日上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一清在肃穆的锤子敲击声中担任审判长,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李诉假冒注册商标罪一案。整个庭审在医院高清法庭进行,网上直播。
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终陈述,本院认定,李自2014年8月起,在晋江市罗山街苏奈小区一私宅内,擅自组织生产注册商标为“徐富士”和“阿尔卑斯”的假冒糖果,违法经营总额为人民币151,404元。事发后,李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同日10时40分,合议庭充分听取了控辩双方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判处李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
“我是第一次听庭审,但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法课,真的受益匪浅!”当天出席庭审后,泉州某酒店总经理黄先生感慨万千。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公众维权意识是重中之重。”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欧岩峰说。去年以来,研究所不断加强司法宣传。以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在泉州举办品牌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与社会各界进行专题讨论交流。
此外,晋江市法院为第17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并现场分发知识产权诉讼指引等宣传资料。德化县法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扩大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社会影响。
如今,泉州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要。
敢于解决关键问题
勇敢地抓住困难,寻求突破
“领域越来越广,案件难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这些特征日益突出。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面对诸多困难,正视困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敢于攻关,勇于抓住困难寻求突破。
钟于2010年8月入职A公司,双方签订了聘用协议及保守商业秘密、维护知识产权、竞业限制等相关文件。但在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4月1日期间,中牟秘密破解了密码,窃取并解密了A公司部分核心产品的设备图纸等文件,并存储在个人电脑和手机内存中。2013年4月初,他去B公司面试。
经司法鉴定,钟带出的文件中有142张设备图纸是不为公众所知的技术资料。根据依法评估,上述设备图纸对应的8项技术研发费用为人民币805.17万元,许可费为人民币91.79万元;甲公司为此采取的安全防护强化措施价值为215.1万元。
“对于从事技术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违反双方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维护知识产权和竞业限制的约定,不仅仅是违反职业道德,也不仅仅是民事违约。”负责此案的官员说。经审理,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钟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本案入选中国法院50起典型知识产权案件,但这只是泉州法院发挥司法职能、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个缩影。
耐克、彪马运动服、双塔味精包装等知名品牌商标侵权纠纷,假冒他人食品商标图形的不正当竞争,侵犯他人著作权……复杂新型案件在泉州法院的慎重审理和大胆判决下得到妥善处理,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流通和转化,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保持创新发展带来的“正能量”。
而且泉州法院还积极响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司法需要,依法审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加强对典型裁判的解读和分析,督促加盟商改善管理,规范运作。
2015年以来,泉州法院审结涉及科技成果权的案件187件;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纠纷143起,努力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适用判决和增加赔偿金额,增加了侵权人的侵权成本,有效发挥了司法裁判的威慑力,营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瞄准“前沿”
大胆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审判的空范围不断扩大,也要求法院瞄准“前沿”,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司法的主导作用。
为此,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专家陪审员”司法品牌建设做了足够多的文章,以提高效率,优化效果,加强参与审判的保障,有效提高专家陪审员参与审判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参与庭审,还积极邀请专家陪审员参与调解工作,并在庭审结束后回答提问。自2015年以来,参与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专家陪审员人数达到187人,平均每年参与14起案件,有效提高了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
法官去企业了解知识产权保护
“调解优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矛盾。”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中诉讼与调解的对接,使审判“说话”有效。对于涉及行政执法的知识产权案件,要主动加强与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相关行政部门的协调,统一执法标准。并与泉州市版权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努力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合力。
比如去年审理的教育网站私自上传作品构成信息网络侵权案,因为侵权事实清楚,原告会起诉同一被告的案件还有十几起。有鉴于此,庭审结束后,法院积极进行调解,多次与双方沟通,让被告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对方的合法权益。最终双方对立情绪有所缓和,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解决这些案件,既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目前较为频繁的网络侵权起到了警示作用。
同时,泉州两级法院还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诉讼调解,积极拓宽调解思路,创新调解机制。晋江法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诉讼调解中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召集行业内企业共同研究协调各方利益;德化县法院会同新县文体局、工商局发布《关于诉调对接的实施意见》,创新诉前简易调解模式,形成政府、司法、协会“三位一体”的保障网络。
一年来,泉州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移送撤诉率达到63%,大部分调解撤诉案件得到自觉履行,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的良好社会效果。
“独特的品牌是泉州人创造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创新无穷,泉州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永远不会止步。”欧岩峰直言不讳地说。
(记者林通讯员蔡崇谋)
上一篇: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意义深远|商标|注册|转让|专利|知识产权
下一篇:银饰品牌哪家强?看十大银饰品牌排名|商标|注册|转让|专利|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