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商标赚大钱,却遭千夫指
2021-02-07 15:17:45
上标——中国商标交易的领先品牌;商标转让,专注于商标转让注册平台14年,商标注册转让金额在全国遥遥领先,商标注册,商标费用,商标注册时间_商标转让流程,商标买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嘉兴/温州,热线:document . write(is phone);
《老鼠爱大米》《穆桂英》《无所谓》《守中国》《老谋深算》《我能》《百年道德化》……从字面上看,你觉得这些话值多少钱?如果有人说他们价值3000多万,你会相信吗?河南有一个聪明的小伙子,利用这些单词短语,抢着注册商标,然后转卖,赚了一大笔钱!但是,当他注册商标发了财的时候,他也成了成千上万人的目标。人们不仅指责他叛逆,还指责他肆无忌惮、不道德、胡说八道。那么,他这样经营,这样敛财合法吗?对社会是好是坏?它的非常规行为给人带来了怎样的警示?
痴迷商标,注册“穆”并售出6万元
王,31岁,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1993年考入郑州黄河科技学院学习广告设计与策划。大一的时候,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个学生喝醉了,突然想出了“痛”牌啤酒的主意,并为此设计了一个商标标识,寓意酒是苦的,喝的人心里更苦。没想到,这个“痛苦”的想法一出来,一家大型啤酒厂商就花1万元买下了他的商标设计...这个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王。原来设计商标也能赚钱!从那以后,他对设计商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从那以后,王就喜欢琢磨一些企业的注册商标,从商标名称到设计理念都要细细琢磨。他想:能不能也设计一些商标赚钱?经过三年对商标的深思,王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1996年,上海万象集团通过报纸发布广告,为全国征集企业标志设计。王看了新闻后,设计了一个公司的创意logo,并以“万象更新”的意思发给了大家。没想到,这个设计图案被选中后获得了优秀奖和500元大奖。虽然奖金只有500元,但却坚定了他设计商标赚钱的信心。
1996年秋,王大学毕业后,在郑州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广告策划与设计的工作。但是在这里,他一整天都很忙,没有平台展示他的才华。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毅然辞职,前往上海发展。
1997年3月,王申请到上海海润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担任广告设计师,因为他曾在上海获奖。在这里,他为LG空等设计基础扎实的企业成功策划了整体广告。短短半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广告设计师一跃成为公司的设计总监,月薪一下子涨到3000多元。
职位变了,工资高了,但王走过上海那排高楼总觉得压抑:你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打工吗?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了一件事:深圳的一家饮料公司,因为某品牌系列产品的注册商标低俗,投放了大量广告,产品不仅没有火起来,公司也陷入了困境。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经历后,公司请了一位商业规划师进行诊断,认为公司失去了商标。之后策划把公司的饮料商标换了个新名字。经过一番广告宣传,公司的饮料迅速走红,一举走出低谷。
这件事让王的心里忐忑不安。他认为:一个小商标就能让企业起死回生。如果注册商标并销售出去,是否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能赚到合理的钱?但是什么样的商标注册能赚钱呢?一天,王偶然看到另一则新闻,说是台湾省某企业以27万元购得“祥林嫂”商标,并将其用于米酒等产品。这个消息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突然想到:“祥林嫂”可以注册商标,那么“木桂英”就不能注册吗?“穆桂英”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然而,当王高高兴兴地去工商局注册商标时,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国家不允许个人注册商标。于是,王找了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公司,用他的名字在上海注册了他的第一个商标——“木”。当时他的朋友还觉得他很可笑,觉得花几千块钱去注册商标没有意义,没有用,只是扔钱玩玩而已!然而,就在王注册商标“木”几个月后,浙江温州的一家纺织公司上门,以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该商标。本来公司也在看“穆”的潜在商机,但当他们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时,发现王抢先了一步。该公司不得不咬紧牙关,花钱购买商标。
注册一个商标花了2000,一眨眼就卖了6万。朋友看到王像变魔术一样发了财,就吓坏了,缠着要跟他合作,说:“商标这么赚钱,那我们干脆多注册商标。我会投资你的运营!”然而,王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决定回郑州创业。
注册商标大量抢注,财力无穷
1998年,王辞去工作,回到郑州。回去后他了解到,河南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商标注册意识,产品经常被别人注册,只记得和注册人谈判或者打官司,最后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由此判断,商标在中原大地上还在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经过策划,王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专门设计商标,然后进行注册和转卖。
然而,开办这样的公司需要很多钱。他向别人借钱,但人家听说他要拿钱注册商标,就不解地问:“物品可以买卖,商标怎么买卖?”你不是明显在往水里扔钱吗?当这笔钱还没有借来的时候,王不得不向父母解释做大生意的想法:“爸爸妈妈,我的生意很大。你可以借我几万块钱。如果我还不起,我就给你‘打工’还债!“看到儿子自己创业,父母不得不咬着牙给他3万块钱盖房子娶媳妇。
有了这三万元,他又向别人借了几万元,又用自己多年的积蓄,王立即着手建立商标交易中心。然而,当他去工商局登记时,被拒绝了。工商局的人告诉他:目前国内有交易中心字样的机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个人不得设立交易中心。
商标交易中心无法成立,不允许个人注册商标。王陷入了一阵子的苦闷之中。想了想,他还是只能利用朋友公司的法律地位注册“真卫龙”“真酷”“东方红”“仰韶魂”等十几个品牌商标。
2000年春,王注册的商标被正式核准。然而,他这次没那么幸运了。这些商标注册后,不仅没人管,他父母也来指责他,说他不做生意,不乱花钱。愤怒的父亲诅咒他,痛苦地离开了他。
父亲的责骂使王突然感到很大的压力。他问自己:我真的做错选择了吗?想了好几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注册商标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缺少一个交易平台。注册了那么多商标,外人不知道有什么用?他开始耐心等待机会,特别期待国家相关政策的放松。
终于,等到了王的机会。2001年,中国《商标法》修订实施。商标申请的主体从原公司扩大到自然人,持有人可以转让和变更其商标。这个消息太让王激动了。他拿着身份证,想了十几个点子,一口气注册了“大河之春”、“百年道德化”、“老狗”、“鳄鱼”等商标。他知道驰名商标的抢注属于恶意抢注,法律禁止。所以他的目标大多是上升期具有深厚历史人文色彩的项目品牌,比如《德化百年》、《大河之春》;而且在别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前,先注册“老无赖”、“鳄鱼”、“东方红”等品牌。一旦对方醒了,一定要从他那里买,一定能赚很多钱。
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了以“点燃‘我能’时代”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于是,Global Connect开始全面推进“我能”这个主题。先是中国乒乓球队代言,然后名人轮番上阵。一度,“我能”的广告遍布全国。据此,敏锐的王抢先一步,迅速将其注册为饮料、食品、运动器材和洗涤用品的商标。今年郑州建都3600年,王别出心裁地申请注册“商魂3600”白酒商标。2004年,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全国,尤其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这首歌发布后,《老鼠爱大米》在民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灵机一动,立即将“老鼠爱大米”这句话注册为食品商标……就这样,从1998年到2004年,王一生收集了大量有内涵的词汇,并将其注册为商标,积累到100多项,仅注册一项就花了20多万元。
王手里握有那么多“预期”财富,却无法成立商标交易中心,于是他于2005年1月19日与朋友合作,利用公司合伙人身份在郑州成立了第一家商标超市。商标超市开业后,其标新立异的经营方式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消息被媒体报道后,他接到各企业的电话,有的问他品牌名称,有的则讨论合作意向。同时,为了推广商标,他还建立了个人网站,将注册商标搬到网上出售。不久,温州一鞋店老板通过网络很快看中了他的注册商标“真卫龙”。经过协商,他终于成功转让了4.5万元。
第一笔交易成功后,客户来找他谈转让事宜。他注册的“确实很酷”商标,本来和纺织品关系密切。然而,在王将其注册为冷饮商标后,几家饮料公司同时看中了它,并且都提出了转让要求。最后,王以8万元的价格将其转让给杭州一家饮料公司。之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推出的“我能”商业计划书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佳商业计划书,“我能”商标崛起。面对前来洽谈转会事宜的北京汇源果汁公司,王以500万元的高价收购其注册商标“沃能”。“老鼠爱大米”价格从300万元飙升至3000万元。后来福田食品和克农巧克力公司愿意出价到100万,他一直没有出价。他注册的《不管》(杨坤名曲)等品牌商标也很快被河南一家外资企业租用。
违反公愤,“逆向行为”引发讨伐
有王经营的各种商标,包括“老鼠爱大米”“没关系”等流行歌曲名称,“梦里阁芦苇”“离开中国”等谐音歌手名称商标,企业项目商标。王急着注册各种商标转卖赚钱,最后引起业界震怒,被很多人攻击。
“百年德化风情购物园”原是宇通旗下的房地产商业地产项目。2005年3月,随着香港新鸿基集团与宇通签署合作开发协议,郑州德化街商业价值迅速飙升。然而,就在这时,王趁品牌价值不断上升之机,将房地产品牌“百年德化”注册为白酒品牌商标。宇通负责人听说自己的项目牌子被人蹲了,先是震惊,然后暴怒:“真的是这样吗?”王生病了..."
在唱片公司的“网络创作歌曲之王”杨的“老鼠爱大米”被王抢注为商标后,该公司总裁钟愤怒地指出:“虽然我们很想拥有“老鼠爱大米”的商标,但如果我们高价从王手中买下这个商标,无异于鼓励他忘义。”歌曲作者杨也愤怒地表示:“老鼠爱大米”应该是全世界爱好者共同拥有的商标,属于大家共享的无形资产和共同财富,但王却把“老鼠爱大米”据为己有,公开出售。他这种牟取暴利的行为真是恶心!"
很多人甚至说王把他的商标定价在1000万元或3000万元。有多少企业愿意付出这么高的代价?以这种方式抢注商标牟利,显然是市场经济的不道德行为。这和投机有什么区别?!
然而,业内人士对王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允许竞争,不反对某些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商标”;王的这些行为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不道德的炒作,对于那些不注重保护自己商标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商标意识的保护和培养都将大有裨益。
得知自己公司的商标出现在王的超市,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应该承认,像我们这样麻烦的人太多了,我们没有注意到商标的重要性,当我们意识到它的价值时,已经太晚了。买吧,不要浪费钱,也不能把这种懦弱咽在心里……”然而,在得知你的商标被王注册为商标后,一些企业扬言要与他打官司,以“惩罚”他的商标注册。
王的行为是违法还是犯法?根据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一个商标获得注册证书大约需要18个月的时间,最终仍存在不予核准注册的风险。相比之下,注册商标转让只需要半年时间,基本没有不被认可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新成立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在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中使用注册商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之所以能够多次成功转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市场需求。一位法律专家表示:“其实外人认为他是在投机,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他是在投资,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来看待这件事。”
面对批评和讨伐,王声称:“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老老实实办事。怎么了?”我的行为可以唤起公司保护自己品牌的意识!”至于一家公司打电话说要在法庭上见他,他淡然一笑,说道,“我欢迎他们随时和我谈判。”他强调:“有人认为我做的是赚钱的生意。除了注册一个名字,我什么都不用做。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我注册一个商标需要几千块钱和很大的精力?我不考虑它的销量。毕竟这也是生意!如果我注册了大量不被企业认可,无法转化为价值的商标,我会不会血本无归?!"
负责编辑:李志辉
上一篇:西门子商标抢注事件反映国内企业缺乏国际眼光
下一篇:对商标抢注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