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创新促转型
2021-02-07 15:38:01
通过品牌创新促进转型
——访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
虽然纺织服装业是保定市第二大主导产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只有350家,占服装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到20%。其中只有6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远低于浙江宁波和福建石狮50%以上的产业集中度。
对此,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表示,保定纺织服装产业迫切需要调整结构、促进升级、打造品牌的产业转型。
品牌重建竞争力
对于长期以低端代工业务为支撑的保定纺织服装产业来说,要扩大集群产业的影响力,需要加强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步。
然而,从保定纺织服装行业目前的品牌建设模式来看,其发展仍然滞后。统计显示,保定市1.2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中,全国只有36家省级名牌产品、16家省级优质产品和7家知名商标。
“保定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建设非常不足。我们整个集群没有波司登、雅戈尔这样的企业航母。”马誉峰认为,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品牌就绝对不可能实现地方产业的振兴。
保定产业集群意识到品牌建设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品牌建设和集群产业升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以莱文和荣成为例,两地都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加大设计、R&D和创新转型力度。同时,荣成还依托中国著名男装之乡、北方服装基地称号,继续加大集群品牌培育力度,举办服装文化节等活动,重塑产业和区域形象。
马誉峰说,除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保定400多年的纺织服装发展历史,使保定的纺织业在发展格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荣成服装、莱文围巾、白沟箱包、礼县皮草等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如果政府能够根据各区县的产业特点,引入优势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保定的纺织服装业未来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一体化”带来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有17处提到保定,显示了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马誉峰告诉记者,这项政策对保定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能为当地纺织服装业提供一个大容量、强消费力的市场,还能使当地产业承接一系列优势资源,为当地企业的创新升级服务。”
马誉峰显然很清楚保定想要承接哪些资源。他告诉记者,保定必须承接的不是落后产能资源,而是高端资源,这样才能提升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
“像荣成县,建立了服装文化创新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建立了著名的城市服装设计研究中心,在产学研对接方面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将有助于丰富荣成的服装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创新。”马誉峰说。
马誉峰表示,除荣成外,保定其他特色产业集群与京津优势资源项目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比如礼县引进富力格吉布公司,雄县政府与北京下成龙服装拉链有限公司签订加工工业园项目合同,总投资65亿元;安国市前进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国际贸易公司联合建设了长丝非织造布生产线项目;白沟与北京大红门市场签订合同,承接专业市场资源转让;中国村北福时尚创新园(白洋淀)示范基地项目落户保定。
“谈论品牌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创新问题。”马誉峰表示,保定将在当前的发展机遇下,通过承接优势资源,建立具有大平台的创新联盟,促进保定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在内的所有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上一篇:广州轻工:振兴广货品牌 擦亮广州金字招牌
下一篇:外资日化品牌被迫重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