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土品牌不是企业私事
2021-02-07 15:38:08
昨天上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了35家餐饮服务单位涉嫌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其中包括安徽的两家“周黑鸭”店。武汉名牌“周黑鸭”被列入黑名单?这个消息在朋友圈迅速转发,也在两会讨论中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据媒体记者核实,“周黑鸭”品牌遭遇“李鬼”。当天下午2点,武汉周黑鸭发布声明称,这两家罂粟壳“周黑鸭”店与武汉周黑鸭公司无关,其官网显示该公司在中国11个省均有门店,但安徽省不在此列。与会者讨论了这一问题,并提出建议,提醒企业主动处理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企业对舆论危机的反应,但反映的问题比较普遍。打着“周黑鸭”旗号的山寨店遍地开花,不仅是本通知出现的情况,多年的打假检控也是疲于奔命,代价不菲。这不是“周黑鸭”的经历,也暴露了一些市场的混乱,让更多的人看到本土品牌的成长是如何经历曲折的。
品牌管理需要时间,但摧毁它可能是瞬间的。企业在市场中挣扎,生老病死,这是市场竞争淘汰的过程;但如果企业因打假违法遭受损失,法律和监管层面需要应对。企业在“两会”上抛出问题,向外界和政府求助,不再是孤军奋战维权。如何呵护本土品牌成为“两会”的话题,值得探讨。
“两会”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平台,各行各业各抒己见。有些听起来像是行业的“私事”,但当它们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时,就变成了公共问题。“周黑鸭”的经验提醒代表和委员们,在地方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政府可以帮助哪些问题,哪些问题促使立法的完善,应该放到“两会”上充分讨论。
“两会”收集问题,研究推动决策,鼓励各行各业“吐槽苦水”。多方参与最大化可以突破沟通障碍,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家电价格混战已成过去式 消费新趋势引发品牌重塑
下一篇:古美朗姆酒商标纷争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