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税收筹划」读懂免抵税额占比 明辨税务风险
2021-04-16 16:34:54
制造业中小企业出口货运免退税中的税收优惠是计算城市建设项目维修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其大小直接影响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税负。因此,免税比例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非常重要。如果超过长期基准人为因素来控制比例大小,就会带来可能性。
免税比例的负面影响
(一)出口运费的国内外出口比例的负面影响
●政府与民众的销售比例为7: 3
例1:某制造型中小企业出口健身器材的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5年4月,中小企业从国外采购原材料,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合理计税税额为13.6万元,已认证。出口健身器材离岸价格30万元(HK$)文件资料齐全,出口不含收入70万元,前期未结转进项税。
应付金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能免税或抵扣的税额)-上期结转进项税额= 70×17%-(13.6-1.2)=-5000元< 0,产生税额5000元。
免、退税不予减免=合理税收筹划FOB出口运费×利率×(出口运费适用税额-出口运费退税率)= 30 × (17%-13%) = 1.2(万元)。
免税退税金额= FOB出口运费×利率×出口运费退税率= 30 × 13% = 3.9(万元)。由于免税额为5000元<免退税额为39000元,所以退税额应为5000元。
抵扣税额=抵扣税额-应退税额= 3.9-0.5 = 3.4(万元),抵扣率= 3.4 ÷ 3合理税收筹划. 9× 100% = 87.17%。
●政府与民众的销售比例为3: 7
案例一:在其他统计数据和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政府与民众的更替比例发生变化。出口健身器材FOB价70万元(港币),文件资料齐全。出口不含税收入30万元。
应税金额= 30×17%-(13.6-2.8)=-57000元< 0,产生57000元的税收优惠。
减免税= 70×17%-13% = 2.8(万元)。
免税退税金额= 70× 13% = 9.1(万元)。由于免税额为57000元<免退税额为91000元,所以退税额应为57000元。
免税= 9.1-5.7 = 3.4(万元),免税比例= 3.4 ÷ 9.1× 100% = 37.36%。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知道,随着出口收入的增加,免税比例逐渐增加,直到免税比例达到最低值。
(二)强度率的负面影响
●17%退税
例二:某制造型中小企业出口健身器材的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7%。2015年4月,中小企业从国外采购原材料,税务专用发票注明进项税额17万元,已认证。1月份出口的健身器材FOB价70万元(港币),文件资料齐全。出口不含税收入50万元,前期无结转进项税。
应纳税额= 50×17%-(17-0)=-85000元< 0,产生税额85000元。
减免税= 70×17%-17% = 0。
免税退税金额= 70× 17% = 11.9(万元)。由于免税额为85000元<免退税额为119000元,所以退税额应为85000元。
免税= 11.9-8.5 = 3.4(万元),免税比例= 3.4 ÷ 11.9× 100% = 28.57%
●15%的利息退税
案例二,在其他统计数据和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将出口退税率由17%改为15%。
应税金额= 50×17%-(17-1.4)=-71000元< 0,产生71000元的税收优惠。
减免税= 70×17%-15% = 1.4(万元)。
免税退税金额= 70× 15% = 105(万元)。由于免税额为71000元<免退税额为105000元,所以退税额应为71000元。
免税= 10.5-7.1 = 3.4(万元),免税比例= 3.4 ÷ 10.5× 100% = 32.38%。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知道,免税的百分比随退税率与退税率之差的大小而变化,当退税率与退税率之差较大时,免税比例会达到最低值。
(三)出口运费升值的负面影响
●当出口运费增值率为20%时
例三:某制造型中小企业出口健身器材的合理税收筹划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2015年4月,中小企业从国外采购原材料,特别税率发票注明进项税13.6万元,已认证,成品入库额度100万元。1月份出口的健身器材FOB价格文件资料齐全,无上期结转进项税。
应纳税额= 0×17%-(13.6-4.8)=-88000元< 0,产生税额88000元。
减免税= 120×120(合理税收筹划17%-13%) = 4.8(万元)。
免税退税金额= 120× 13% = 15.6(万元)。由于免税额为88000元<免退税额为156000元,所以退税额应为88000元。
免税= 15.6-8.8 = 6.8(万元),免税比例= 6.8 ÷ 15.6× 100% = 43.59%。
●当出口运费增值率为40%时
案例三:在其他统计数据和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出口运费增值税率由2个合理税收筹划改为0%~40%,1月份出口健身器材离岸价格为140万元。
应纳税额= 0× 17%-(13.6-5.6) =-8万元< 0,产生税额8万元。
减免税= 140×17%-13% = 5.6(万元)。
免税退税金额= 140× 13% = 18.2(万元)。如果免税额低于8万元,则退税金额应为8万元。
免税= 18.2-8 = 10.2(万元),免税比例= 10.2 ÷ 18.2× 100% = 56.04%。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免税比例随着产品增值税率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免税比例达到最低值。
预控免税比例的可能性
(一)防止人为因素虚假抵消的进项税
制造业中小企业进项税的虚假抵扣对抵扣比例的负面影响不大。因此,中小企业应研究进项税对原材料、能源消耗等最重要基准的负面影响,熟悉进项税不可抵扣的各种情况。
金融事务
可能性防患于未然。
(二)出口收入不能隐瞒
出口隐瞒收入,增加进项税中的留成抵免额会导致免税比例下降。对此,中小企业应全面研究产品单位增值税率,适当计算产品税率,消除长期基准对中小企业税率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中小企业心态维护合规
制造业中小企业应该明白
出口退税
政策带来的好处,重视非法经营的责任,了解隐瞒收入、虚假收入、虚假出口的后果,从而提高自己对法律法规的合规性。
上一篇:「网上抄报税流程」跨国避税实行“零容忍” 国际反避税任重道远
下一篇:「报税怎么报」个税改革旨在 整体上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