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对创业有多重要?看看滴滴的教训就知道了
2021-02-20 09:30:07
"6、9、16、18、20、22、24、25、28、35、36、37、38、39、41、42、43、45"。
这串看似“双色球”投注号的数字,其实是滴滴打车提交的所有商标申请所涵盖的商品或服务类别。
他被两家公司起诉商标侵权,其中一家索赔高达8000万元,让人不得不关注滴滴打车的商标申请现状和保护趋势。
成立不到3年的滴滴打车,累计融资8.18亿美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号称拥有1.5亿用户。在资本和需求的驱动下,它不仅迅速流行起来,而且创造了许多先例,成为许多企业家或决策者崇拜的对象。
然而,随着滴滴打车的迅速扩张,其面临的商标顾虑和知识产权纠纷也在不断上演。那么,从商标保护的角度来看,滴滴打车应该向创业者学习哪些经验?从现有的商标申请布局来看,滴滴打车未来可能在哪些领域发挥实力?
第1课:“申请太晚了”——该产品在上线仅两个月后首次申请商标
2012年7月10日,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菊科技”)正式宣布成立。两个月后,滴滴打车率先在北京正式启动。
滴滴打车第一次提交商标申请时间是2012年11月28日,这意味着滴滴打车在公司成立4个月后,产品上线2个月后,就开始布局商标保护。
显然,从申请商标保护来看,滴滴打车太“慢”。
但滴滴打车直到产品上线两个月后才首次申请商标,势必陷入接连不断的商标纠纷。
如果滴滴打车没有强大的“推”能力和持续的注资,恐怕滴滴打车也不会走得太远。
第2课:“批准太少”-212个商标中只有一个获得批准
根据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的查询结果,截至2015年5月6日,小菊科技共提交商标申请212件,分布于2012 (1)、2013 (1)、2014 (67)、2015 (143)。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打车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仅有一件获得商标局核准注册,正在商标异议过程中。
滴滴打车于2013年3月8日申请的该“滴滴打车”图形组合商标(APP logo+滴滴打车)于2014年7月28日获准注册。申请保护的货物或服务分为9类,具体保护范围包括“记录的计算机操作程序、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和车辆导航仪器”。
但据商标局网站查询,该商标于2014年7月9日被他人“异议”,暂时处于“商标异议申请”状态。
第3课:“易碎品牌”-60%可接受,超过10%可拒绝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的结果显示,小菊科技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24%处于“受理并注册”状态,64.2%处于“待受理”状态。7%处于“拒绝评审”状态,3.3%处于“拒绝评审”状态,
简单来说,虽然滴滴打车经历了四轮融资,每一轮融资后都有大量商标提交申请,但到目前为止,滴滴打车的大部分商标都没有被批准注册,可见滴滴打车商标保护的薄弱地位。
滴滴打车大量商标未获准注册的原因,除了商标审批周期长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滴滴打车本身“申请商标保护慢”。
事实上,滴滴打车成立前两年申请的商标总数还不到商标申请总数的千分之一。滴滴打车提交的212份商标申请中,超过67.5%的申请时间集中在2015年。
滴滴打车商标保护策略:基于软件布局运输服务
从商标保护类型来看,小菊科技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文字商标(含字母)占75%,图形商标占18.9%,图形组合商标占6.1%。
从商标保护类别来看,小菊科技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有18类。其中,滴滴爱四大类,即:9大类、35大类、39大类、42大类,分别占商标申请总量的15.6%、14.2%、14.6%和14.6%。四类之和达到其商标申请总量的55%。
具体来说,9类是“计算机软件相关”,35类是“广告相关”,39类是“流量相关”,42类是“软件设计相关”。
可以看出,虽然使用滴滴打车需要下载或安装软件,但滴滴打车在广告、交通、培训、测试等诸多领域都提前做好了商标布局。
当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打车无论是在广州瑞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诉滴滴打车侵犯“滴滴”商标案中,还是在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诉滴滴打车侵犯“滴滴”商标案中,都辩称其提供的服务是“运输服务”。但正如其商标申请保护所反映的,其申请最多的商标与软件有关。
滴滴打车未来趋势:规划“出行”蓝图布局,延伸服务
从商标内容来看,滴滴打车共对31个品牌进行了商标保护,除了知名的“滴滴”、“嘿”、“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拼车”、“滴滴风车”。除了其他品牌,滴滴打车还布置了“滴滴大学”、“滴滴地图”、“滴滴导航”、“滴滴巴士”
由此可见,首先,滴滴打车规划中的商业板块绝不仅限于“打车”、“拼车”、“搭便车”,而是“出行”。预计未来滴滴的业务将覆盖几乎所有涉及市民机动出行的领域,如“公共交通(公共)、出租(客运)、拼车搭车(私人)、专车(专车)”。
其次,滴滴打车未来也可能会涉足与车辆维修和零配件相关的线下维修。比如参与“培训业务”的滴滴大学,参与“车辆维修”的“速降家园”,预示着未来滴滴可能会涉足更多与车辆服务相关的传统领域。
最后,滴滴打车不排除通过收购或参股获得地图或导航服务。围绕诺基亚可能出售Here地图业务,有报道称,优步可能要花费30亿美元参与竞标。另一方面,滴滴已经提前布局了“滴滴导航”、“滴滴地图”等商标,并不排除滴滴会通过收购或参股的方式在“地图”和“导航”领域效仿优步。相比传统地图厂商,滴滴基于用户需求的“地图”或“导航”业务可能更有想象力空和发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打车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滴滴打车的商标保护策略和节奏似乎大大加快。同时也纠正了创业初期的一些错误做法,对一些还没有上线的服务提前布好了商标。
上一篇:方永灼:中国需要品牌经济
下一篇:压力与动力:中国手机厂商为何开始尊重专利